关于你我未来的出行,《未见》系列纪录片第一集"第三空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上海2022年6月30日 /美通社/ -- 当下,我们享受着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带来的便利,而这些技术也不断重塑着我们对时间、对空间的感知。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想要区隔不同的空间来定义自己的生活,"第三空间"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第三空间"不再是固定的场所,而是一个移动的"在路上"的空间。当智能出行走进现实,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内处理工作、浏览新闻、放松娱乐,汽车就不再仅扮演着出行载具的角色了。但这是否就是未来出行的边界?汽车的角色演变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空间观念与认知?
日前,Wavemaker蔚迈中国与同济设计创意学院FABO,在优酷纪录片频道联合发布"未见 UNSEEN"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第三空间》。这是国内首个以人文和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探讨未来的纪录片系列,第一集也是首部探讨"第三空间"的纪录片,通过记录创新人士与高校师生的脑力激荡过程,揭开智能出行趋势下"第三空间"的神秘面纱,进而引发人们对汽车发展趋势与未来出行的思考。
《第三空间》弥合现实与理想的鸿沟
何为"第三空间"?蔚迈认为,在未来,路上的"移动空间"将成为我们的"第三空间"。
Wavemaker蔚迈中国2021年发布的《中国车市的蕴势重建》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近50%的汽车品牌都在为生存而战,且"马太效应"继续加剧——销售额排名前20位的品牌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170个品牌中的81个品牌月均销量低于100辆。在此背景下,转型升级已成为车企的共识。基于互联网化战略,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是大多数车企选择的转型方向。与此同时,国家也陆续出台政策从多个角度支持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协同发展。
然而,尽管不少车企宣布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销量在技术及政策支持下与日俱增,但大多数车企仍然未能真正认识到未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与喜好,给出的出行方案与未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纪录片《第三空间》则从前瞻性的视角切入,颠覆人们对未来出行的固有印象,探寻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议题下,汽车行业价值和生态转型趋势,并为人们构造了一个思维碰撞的场域,在这里重新洞见汽车与交通出行的未来。
产学研"脑力激荡" 探索未来出行新可能
纵观现有的汽车纪录片,大多从产业及历史视角切入,而《第三空间》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汽车体验。国内目前对于这一前卫的概念少有讨论,《第三空间》则打破思维的边界,汇聚来自智慧出行平台企业代表,来自设计规划、社会人文、时尚文化等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上海高校师生,以及来自出行科技、汽车领域的媒体人对未来出行的全新思考,探索"第三空间"的无限可能。
正如Wavemaker 蔚迈中国趋势与咨询负责人, 《第三空间》纪录片制片人赵林娜所说:"谈及未来出行,我们不仅仅是在路上移动这么简单。因为,发生变化的,是空间、时间、心理、和人生。在未来,移动空间设计会变成一种美学,成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见证。"
对于未来出行变革的趋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丁峻峰认为未来的交通出行是社区生活中的关键元素,像生命的细胞一样,它并非孤立的,而是融合在我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中。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还从Z世代的视角探索,带领观众作不同的维度切换。对此,Wavemaker蔚迈中国CEO Jose Campon在纪录片中表示,"超前的思维经常发生在大学的校园,经常发生在我们能够跳脱出日常纷扰的时候。你需要创造空间来挑战传统,挑战显而易见的常规思维,去思考未来3天的挑战是什么,未来3年的挑战是什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Kostas Terzidis 则认为:"新一代年轻人在用TA们的视角观察老一代。TA们能看到我们还未曾留意到的某些漏洞,某些没有运行得很好的事情。而他们,总是能提出对未来更好的建议。所以,这不意味着破坏。这更像是代际发展的演进,让我们这一代人所错过的,不再被错过。"
这场关于"第三空间"的创意头脑风暴叩开了未来出行的大门。它让人们意识到,"第三空间"将会被赋予丰富的意涵,在生活中扮演着更多元的角色,也将承载更多的心理需求。从人的需求出发,《第三空间》构建了关于未来出行的丰富图景,它抛出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当全新的世界来临时,我们将如何参与其中?
请在优酷搜索"未见"或"第三空间",打开关于未来出行的想象。欢迎在知乎提问未来、登陆中国广告官方网站获取更多讯息、在广告门、胖鲸智库、m360的媒体平台发现更多未来的分享与解读。